描述
每個人都會遭遇生老病死,以及自己或親友的婚喪喜慶、祭祀送終,還有慶典節日,無論是其中的儀式或禮俗規範,以及它們背後的觀念,在在都有性別!
《大年初一回娘家》分為五個篇章──「生育的習俗」、「婚姻的習俗」、「年節的習俗」、「送終祭祀的習俗」,以及「教學資源篇」。
前四個篇章多是個人經驗的紀錄和反思,最後一篇是提供給老師教學用的點子和素材,包括了與性別有關的廟宇慶典、地方建設案例、鄉土歌謠和和閩南語諺語。本書提供了學校或社會性別教育最佳的素材。
目錄
〈序〉
書寫性別,擴散力量/蘇芊玲
〈篇一:生育的習俗〉
生了兩個女兒之後/黃筱晶
一個女兒的自白/李芳瑾
原罪?/思凡
油飯與蛋糕/劉淑雯、陳名莉
跟誰姓,有問題!/楊佳羚
〈篇二:婚姻的習俗〉
美女才能結婚?/宋平
姊姊的婚禮,弟弟的經典/小龍女
你分「紅」,我卻滿頭「包」/韋矢邑
拒絕校園紅包文化/卓耕宇
〈篇三:年節的習俗〉
鐵齒媳婦的真情告白/葉安華
在婆家庄過年/趙惠玲
大年初一回娘家/蘇芊玲
團圓,不一定是個圓/林淑芳
〈篇四:送終祭祀的習俗〉
我們這樣送別父親/蘇芊玲
從祭祀文化覺醒/林以加
尋找一條回家的路/楊佳羚
親人離開我們以後/成令方、許雅惠、郭彥廷
爭取參與祭祖,女生正步走!/蕭昭君
姑娘偶要去陰間繼續做婦運/蕭昭君
〈篇五:教學資源篇〉
廟宇與性別文化/呂木蘭
高雄旗津「25淑女墓」的故事/唐文慧
鄉土歌謠中的性別/游美惠;黃貞蓉
閩南語諺語中的性別/黃筱晶、鄧家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