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大人在講,小孩在聽-校園需要性別平等教育的100個理由

文/郭明惠(新北市輔導教師 )

日前和一位平日對什麼事情都表現出無所謂、不在乎的男學生談話,說著說著,孩子突然悠悠地道出:

「將來要是有了心愛的男人,也無法結婚,這輩子注定不會得到幸福了。」

也許對他而言,跟我出櫃只是有沒有說出口的差別;但那不能結婚、不被祝福的沮喪無望,卻是重重地打在我心上最痛、最害怕的那一塊。

當大家你來我往,以言論自由為名,隨意說著傷害與歧視他人的語言;當護家盟、下福盟的恐同言論從四面八方而來,不論是新聞媒體、網路媒體、個人通訊軟體,大人一直在說,卻忘了小孩也在聽:

「原來在你們眼中,同性戀是變態、同性戀可以談戀愛,但是結婚就是不行」

–這種「我跟你不一樣」的背後,隱含著「你不配、你不正常」的歧視。

小孩在聽,小孩知道,「我被當成不好的東西,我是壞孩子,我不具備無私被愛的資格。」

圖片來源:Pexels

課堂上,我很有意識地不說「父母」,而說「家長、家人」,因為我知道,我們的孩子裡,很多都不是由一父一母的家庭養育長大的;他們有些被原生家庭、繼親家庭的很多個爸爸媽媽同時愛著照顧著,有些由奶奶、外婆悉心照顧,有些則是常常放學得一個人回到空無一人的家,等夜深入睡了,在外工作的家人收拾了夜市裡的攤位,才能返家,平日難得能見得上面、說得上話;也有些孩子,是由母親和女朋友一同照顧長大的。這,都不符合大人口中「正常、幸福」的家庭圖像,但,難道他們就不快樂嗎?難道他們的家就比較差嗎?

教室裡,各式各樣的學生安靜在聽著,知道老師對於非典型家庭、對於新移民子女的態度是開放友善的、知道對於同志學生、性別氣質不符合傳統性別刻板印象的孩子,老師是看得見的;然而,社會上排山倒海而來的歧視,能讓我們在教室中創造的「你被看見、你值得被愛」的價值,抵擋多久?

修法不成,每個人,都還會好好地、勇敢地活下去嗎?

按讚或分享至:

支持性平

每個個人、學校、企業、機構,都是推廣性別平等教育的種子,支持 TGEEA,讓種子在台灣各地紮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