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老師,我們台灣也有女性科學家嗎?

文/蕭昭君

教師研習場合,我經常問第一線國小教師的問題是:「請舉出各位所知道的科學家。或是教科書都在教導哪些科學家呢?」當科學家的名字被像接龍般一一點出來後,當場這些老師就不得不看見:果然絕大部分是男性,以及白種外國人。這也說明,不管是大學生或是小學生,都不難出現如下的迷思:「凡是叫得出名字的科學家好像都是男生」、「偉大的科學家好像都是外國人,都是白人」、「偉大的科學家好像都是古時候的人,像瓦特、愛迪生、愛因斯坦。」、「除了居禮夫人,好像很少聽到多麼成功的女性科學家。」

台灣的科學家呢?學童長大的過程,在欠缺對於本國科學家的認識的同時,更不知道女性也可以投身科學界。因此,學童長大的過程,似乎不會將科學這個重要的領域,跟女性產生密切關聯。對科學產生興趣的女童,不知道何處尋找楷模,家長也不知道要不要或是該如何鼓勵女兒投身科學。

要讓孩子理解女生也可以投入科學的觀察、探究,甚至成為終生的工作,讓有興趣的女生可以找得到學習的楷模,相關的圖書資料記錄,會是一個有效的媒介。在閱讀「女孩的in發明」這本為學童書寫的小書時,我就在想,這些美國女性發明家的故事,對於台灣的學童終究還是隔了一些距離,老師可以在哪裡找到讓學童可以親近認識台灣女性科學家的文本呢?因為對兒童而言,有意義的學習,必定要具體的跟他/她的生活世界產生近身關聯。我常常在找答案。有些文章或是書籍的零星報導,文字又嫌艱深,只能仰賴老師轉化。我也常常焦慮如何在國小現場彌補這一塊懸缺課程。

今年夏天,台灣終於出現了這樣的一本書。由長期致力提升「女科技人能見度」的性別平等運動工作者吳嘉麗教授總策劃的「追夢,我的世界宇宙大」繪本故事書,用最具體的方式,讓台灣的孩童得以看見:原來,台灣有這些眾多姐姐們,分散在不同的科技領域,對科學付出不同的貢獻,閱讀她們成長的故事,以及她們如何努力突破各種困境,完成自己的生涯夢想,讓學童有一個機會產生「以後我也可以如此」的意義連結。這個文本的生產,最大的貢獻是讓台灣的學童,終於可以有機會看到自己國家內的、當代的女性科技人的具體楷模。

這是一本讓人驚艷、愛不釋手、超級漂亮的故事讀本,林以加和黃筱晶兩位作者用兒童易懂的文字,書寫出女性科技人的生命故事,她們就是台灣自身性別文化下的產物,她們成長的地方,也是讀者置身的社會,因此我們也可以學習她們面對問題的策略。江長芳和陳貴芳的插畫,讓每篇故事更加活潑,有的學童看到色彩鮮豔、超炫的插畫,興奮好奇的尋找插圖和故事內容的關聯,「老師,這個畫畫好可愛,故事裡面也在說跟畫畫有關的嗎?」這是現場學童的發問,我慫恿道:「讀下去就知道了呀!」只要可以吸引學童閱讀,追夢,特別是加入女性科技人行列的美夢,就有機會留駐在成千上萬閱讀這本故事書的學童腦中。想到這一幕,我的內心就有莫名的平安。

這本書可以用在國語課的「發明與探索」單元,也可以用在社會科的「認識職業」單元,更可以在綜合活動帶領學童「探索多元的職業美夢」,特別是引導學童注意到社會文化對於女性的不當限制,以及教導學童可以如何突破限制,完成夢想。以下介紹本書當中的幾則故事,提供老師認識不同科技人的生命,從這個認識中選擇融入不同的課程單元,也可以作為晨間活動、閱讀課程的勵志好素材。

一、帶學生看見建築、環境工程中的優秀女性

用特別的眼睛看世界─—建築師賴永恩
賴永恩很喜歡自己的工作,因為建築帶給她一雙特別的眼睛去看世界,也讓她開始有機會貢獻社會。永恩相信,好的建築師絕對不只是會蓋大樓和別墅給有錢的人住,她希望自己可以透過空間設計的專業,幫助更多人擁有理想的生活環境。

冬山河的魔法師—─景觀設計師郭中端
郭中端的心裡一直有個夢,就是要讓台灣的環境變美麗。她第一次有機會實現夢想,是在宜蘭的冬山河。當時的縣政府希望能夠改造冬山河的環境。中端接下這個艱難的任務,和工作團隊一起展開研究和規劃,她們一面深入瞭解當地的環境與文化,一面不斷加入創新構想。經過眾人長期的努力,終於成功打造出一片美麗的親水空間。冬山河成為獻給全台灣的一份美麗禮物。

上山下海都不怕—─營造業工程師蔡佩雯
蔡佩雯大學就讀市政學系時,她的老師曾開玩笑說:「市政系畢業後男生可以當市長,女生可以當市長夫人。」佩雯聽了很不服氣的心想:「為什麼女生不能當市長呢?」就業以後,佩雯因為工作的需要,必須常常上山下海。她發現很多人不信任女生也可以做這樣的工作,但是佩雯始終堅持崗位、認真工作,她希望大家看見女性在工作上的專業表現。

化腐朽為神奇的女博士─—環境工程專家張芳淑
張芳淑從小就對觀察與探討各種現象,或是利用工具或設計方法解決問題的理工科系感到興趣。大學時,芳淑到環境工程研究所擔任助理,讓她對這個領域有了全新的視野與思維,加上當時國內環保也開始蓬勃發展,於是她決定以此為學習與就業的方向。芳淑成為國內大學環境工程界的第一位女性博士。芳淑一直認為工作可以和興趣結合,是最幸福的一件事。

二、帶學生看見女生可以是最棒的醫藥專業人員

小動物的守護者—─動物醫生林長青
林長青很愛狗,高中的時候就立志以後要當獸醫師。雖然很多人對長青說:「女生力氣小,當獸醫太危險了。」但是長青不理會這些刻板觀念,只顧用功地學習。現在,長青不只是一位大家都信任的動物醫生,她也和工作夥伴一起展開動物保護的工作,她們的夢想,就是希望「人與動物可以和諧快樂地相處」。

解開中藥草的謎—─生藥專家楊玲玲
楊玲玲的爺爺和媽媽都是中醫。玲玲從小就很好奇,為什麼看起來像是植物的中藥草,可以治病呢?長大以後,憑著不停歇的努力,玲玲成為一位藥學博士,她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台灣老祖宗的經驗和智慧。並且運用科學的技術,從大自然中找出可以幫人治病的藥草和食物。到現在,玲玲還是堅持著「研究不能停」的精神,持續不斷地研究與助人。

挽救生命的手—─神經外科醫生陳琬琳
醫學系畢業前,琬琳決定要成為一名外科醫生。雖然很多人都勸她「女生當外科醫生太辛苦」,但是琬琳很清楚,這和性別沒有關係。琬琳很喜歡自己的工作,因為她知道,當病人有危險的時候,外科醫生的手就像是挽救生命的手。她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可以發揮所長,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三、帶學生看見能力高強的女科技人

宇宙當舞台˙夢想無限大—─太空科學家郝玲妮
小學六年級的時候,郝玲妮從電視上看見阿姆斯壯踏出人類在月球的第一步,從此以後,宇宙太空便成為玲妮馳騁想像的舞台。長大以後,玲妮在美國取得太空物理博士學位,當她得知台灣成立了太空科學研究所與國家太空中心,就決定返國服務。玲妮所主持的實驗室,已經在2008年成功研發出世界級的衛星酬載儀器。她相信,只要不限制自己,每個女生的潛力都可以像太空一樣——無限廣大。

走自己想走的路—─晶圓業工程師曾馨嬅
曾馨嬅總是想走和別人不一樣的路。因此,馨嬅從學生時期就開始體驗各式各樣的打工經驗,她也從中體會到,不管做什麼工作,只要認真努力,都可以變成專業的人。後來馨嬅半工半讀,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公司裡面第一位從技術員直接升任工程師的員工。馨嬅自己證明了:「走自己想走的路,未來就可能有美好的風景等著你!」

穿梭山林間的任務—─黑熊媽媽黃美秀
在田野間長大的黃美秀,最想要做的工作就是「穿梭山林間,研究大自然」。當美秀開啟黑熊研究工作之後,很多人都不相信一個瘦小的「弱女子」可以深入山林去追尋黑熊的蹤跡。但是美秀就是憑著不屈不撓的精神達成許多「不可能的任務」。美秀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名可以穿梭在大自然間進行研究,也可以引導更多學生投入野生動物保育工作的教授。

四、科學家投身公共利益事務的絕佳案例

參與社會運動的科學人—─植物化學家吳嘉麗
吳嘉麗不僅是一位植物化學家,同時也是一位積極參與社會改革的婦運工作者。 2002年,嘉麗擔任考試委員,認真地檢視國家公務人事系統和國家考試中的性別不平等現象,一一提出質疑和尋求導正。嘉麗一直認為,求學的時候不要太早給自己窄化的界定,人一生中很多階段都會面臨轉折與選擇,只要有開放的胸襟,基本的知識背景,就可以擁有更多的機會,豐富職業生涯。

當科學遇上性別研究—─性別教育學者蔡麗玲
蔡麗玲的理化成績一直非常突出,大學直接保送進物理學系,研究所畢業後就開始擔任工程師。但是在職場上,麗玲發現性別刻板印象的問題非常嚴重,讓很多女性都無法真 正發揮專長。於是麗玲決定去攻讀性別研究。而後在國外取得性別與科學領域的博士學位後,麗玲回國擔任性別教育研究所的教授。因為她希望幫助更多人打開性別的視窗,讓更多人能夠突破限制、選擇所好及發揮所長。

(本文出自《我們這樣教性別》一書,王儷靜、洪菊吟、蕭昭君主編,教育部出版)

參考資料:
吳嘉麗總策劃(2009)。追夢,我的世界宇宙大(上、下冊)。台北:女書文化。

按讚或分享至:

支持性平

每個個人、學校、企業、機構,都是推廣性別平等教育的種子,支持 TGEEA,讓種子在台灣各地紮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