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對於新任副總理的跨性別身分,比利時媒體的反應是「沒什麼特別反應」

最近,比利時新任副總理 Petra De Sutter 的跨性別身分,成為許多外媒關注的焦點。但反觀比利時國內媒體,卻很少提及她的性別認同,清一色只報導她的政治經驗。

美國有一篇名為 “Belgian milestone: A first trans minister and nobody cares” 的投書提到了這個現象,作者認為,比利時媒體對新任副總理的報導方式,顯示了他們擁有相當進步的政治文化。


一個人的「性別」其實沒有那麼重要

以前我們有位講師曾跟朋友說,萬一哪天臺灣性別平等了,我們就會失業了。這句話其實有一半是玩笑,一半是願望。

Petra De Sutter 曾說過,她認為一個人的性別、膚色、宗教或是性傾向,不應該被看得那麼重要。

的確,在我們理想的國度中,如果大家都有性別平等觀念,不再只用「性別」來認識一個人,那麼自然也就不會對女生選總統、男生顧小孩之類的事大驚小怪。就像今天的比利時媒體不會把「副總理是跨性別」當成頭條新聞報導一樣。

既然不重要,那為什麼還要一直提

因為,我們要先一直提、一直提,最後它才會變得不重要。

比利時媒體的高度素養,要搭配國民正確的性別觀念,才會變成一個友善的社會。但在台灣,我們還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才能達到這個境界。
先建立對人事物的基本認識,才有辦法用平常心看待之。更明確地說,如果想要讓大家明白「跨性別其實就是身分認同的一種,不需過度在意」,那麼就必須先「教大家性別認同是什麼,還有看見跨性別者的處境」。

TGEEA 一直堅持「先有認識,才能發自內心尊重」就是這個道理。而愛家團體所謂「只要教孩子尊重就好,不需要認識」的觀點,在教育上是否真的可能實現,其實不言而喻。

性別友善亞洲第一、世界第九,但台灣還須努力

Petra De Sutter 曾在專訪中坦言,許多跨性別者的處境並沒有那麼樂觀,「不是每個人都和我一樣幸運,能被公司、工作和伴侶接納。」,她希望自己成為首位跨性別內閣的消息,可以在其他(對跨性別不那麼友善的)國家激起多一點討論。


事實上,她說得並沒有錯。

即使是在性別友善程度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台灣,跨性別者仍然面臨相當大的生存困境。伴侶盟 2020 跨性別人權處境調查報告顯示,有近 50% 的跨性別學生曾在學校遭受不友善對待,但只有不到 10% 的人會用正式管道求助;進入職場後,也有將近 40% 的跨性別勞工曾遇職場歧視,包括因為性別認同而不被錄用、被迫向同事揭露隱私等等。

聽聽跨性別者的生命故事

10 月 24 日,歡迎參加 免費講座「我的聲音,我們的平等未來:《胡利安是隻美人魚》-跨性別女孩的生命經驗」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邀請跨性別女性講者透過繪本與生命經驗,帶大家看見女孩的多元樣貌。

按讚或分享至:

支持性平

每個個人、學校、企業、機構,都是推廣性別平等教育的種子,支持 TGEEA,讓種子在台灣各地紮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