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那一年,我們遊台九

文 / 洪菊吟

2014那一年的寒暑假與例假日,我和一群熱情的夥伴展開一段不可思議的旅程。在「扮家家遊,遊台九」的接力中,我接下從花蓮崇德到台東鹿野這段將近200公里距離的棒子,現在想想,真是不可思議,是什麼樣的熱力支撐我走這一段未曾走過的旅程?從阿勃勒花謝到花開,也許就是那一份愛的起心動念,還有夥伴們的一路相陪吧!

異中求同 同中求異

在《扮家家遊》設計之初,我就針對幾個教學領域發展出不同的教學活動,原本以為這幾招就足夠巡迴活動進入社區、小學使用了,但是教育的對象是人,因著人員的背景、經驗、文化不同,教育現場的複雜程度也往往超過我們的想像。於是在這段旅程中,我們因為每個社區所接觸到的孩子不同,相處時間長短不一,因此發展出更多的教學活動,深刻體會到何謂「教學相長」。

進入第一個社區,我們要花三個假日上午,面對一群陌生又混齡的孩子,初來乍到,有的害羞、有的急於表現、有的想要顯示在團體中的權威。要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並能聚焦到主題上,是活動設計重要的考量。因為《扮家家遊》不同於時下網路遊戲APP以聲光效果刺激感官直覺反射性;相反的,它需要孩子運用思考統整能力去說故事,是一個較費力又陌生且不具強迫感官反射的遊戲。於是我設計了互動性的小遊戲「我猜我猜我猜猜猜」,透過小朋友比手畫腳猜出圖卡的人物,讓學童看見人物卡中的角色所蘊含的各種特質。

身為第一線教師,深諳長期被規範於窄小教室座位的小朋友會對此活動感到新奇,果然我們順利完成了第一天的活動。接下來,該如何維持孩子們的新鮮感?身體從椅子上解放出來之後呢?有沒有更大的解放行動?課程如何更深入?同一個遊戲,同一種玩法,可以預期孩子們第二次來時一定會說「已經玩過了」、「不要玩」等抗拒的話語。因此,我和夥伴們商議在時間許可內進行一個移動式的課程活動,離開室內,到室外,再回到室內。

由於美麗的社區是孩子們的遊戲場,於是大家非常積極地討論出可以活動的場地,在夥伴協力帶領動態活動下,孕育而生「這是我的家」、「一家三口」 (教案內容詳見《扮家家遊,多元家庭鬥陣行偏鄉巡迴紀實手冊》)等動靜交錯的活動,果然如預期中的效果。孩子們因為不同的動態遊戲帶領進入《扮家家遊》,雖然是相同的玩法,但是因為設定了不同的主題,也激發孩子說出不同主題的故事。如何運用《扮家家遊》來拓展小朋友的思考?降低孩子因為故事的投射浮現的小小不安感,發掘更多內在的經驗,說出更完整的故事,看見更多元的面向,我努力實踐在課程設計中。

成功未必可複製 失敗可為成功之母

雖然已有第一次的美好經驗,但同樣的活動運用在不同的社區,卻有不同的反應。社區巡迴首次進到部落,當天先進行了室內動態活動「我猜我猜我猜猜」,可能因為剛放暑假,加上天氣燠熱,又有意外訪客到來,整個活動非常不順暢,願意參與的人幾乎沒有,孩子們或坐或臥,彼此打鬧,還有人一心只想往外跑。雖然和孩子們熟識的社工在一旁熱情邀約,大家仍顯得意興闌珊。於是我立即轉念,順應孩子們的要求,移動到戶外廣場,帶大家玩「一家三口」。

原本還有些擔心她╱他們在戶外會玩過頭,無法進到下一個階段,出乎意料地,孩子們的肢體控制力極佳,她╱他們在追逐的活動中展現高度的專注力。遊戲過程中,我偷偷走到幾個特別抗拒室內課的孩子身旁,讚美她╱他們跑步的速度,得知她╱他們是學校田徑隊,我真心地對這些孩子投以崇拜的眼神,孩子們也對我抱以微笑。有一個孩子原本拒絕加入遊戲,自己拿著籃球在一旁投籃、運球,看到其他的孩子玩得如此開心,他也越靠越近,於是我主動邀請他加入,他不再堅持抗拒,一加入團體活動後立刻玩得不亦樂乎。直到遊戲時間終了,孩子們還苦苦哀求再玩久一點,之後,我們再進入帶不同的課程,都沒第一次那麼困難了。

記得在第一個社區時,夥伴們用心設計了一個結合討論與戲劇演出「誰來晚餐」的活動,但因為這群社區孩子似乎沒有共同討論的經驗,結果花了很多時間,卻效果不彰。後來進到另一個社區時,我們在戲劇活動中加上了實習夥伴提議的「九個金句」,提供孩子明確討論的鷹架,讓腳本討論更為聚焦,果然活動順利進行,最後的戲劇效果令人驚豔。

說自己的故事

孩子透過講述故事的方式,一方面安全地投射自己的家庭故事、情感,享受一種虛構、另類的想像樂趣;另一方面也在溫暖而友善的遊戲過程中降低因擔憂和焦慮自己家庭與眾不同而產生自卑的心理。

在一場社區親子活動中,一個剛進門的新移民媽媽熱切呼喚她的小孩過來同坐,但小女孩卻近乎厭惡地遠離她;於是我們邀請這對親子進行暖身活動「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小女孩比劃的那張人物卡正是一個台越混血的新移民小女孩,當媽媽猜中,介紹大家認識圖卡上越南的國旗時,自信又燦爛的笑容帶來一陣暖意,我順勢請媽媽和小女孩成為說故事的夥伴,在一個又一個的故事被敘說出來時,媽媽和小女孩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了,那一刻,心裡充滿了感動。

在遊戲中,找到能量!

幾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我們搭著社福機構夥伴的車進入一個充斥著離婚、失業、家暴等狀況的社區,社工發現這些孩子彼此間會拿別人的家庭狀況當作攻擊武器,一再複製社會對於非主流家庭的歧視,希望透過「扮家家遊」帶來正面的能量。於是,我們發展出一系列討論各種家庭樣貌的課程,引導孩子思考家庭關係與變動;漸漸地,孩子從一開始的抗拒,到進入「扮家家遊」的世界,不再互相質疑或批評他人的家庭背景,也對於不同的家庭組成展現出開放接納的態度。最後一夜的歸途中,夥伴們熱烈地討論這群孩子的脫胎換骨。原來,在遊戲中,也能找到能量!

老師,你們明年會不會再來?

曾經有團隊夥伴提出一個同校教師的質疑:「你們這樣進入社區之後呢?帶這樣的一次性活動有意義嗎?」傻瓜如我總是深信,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只要播種,就會有萌芽的一天,做了不一定會改變,但是,不做就一定不會變。雖然可能只有短短的兩節課,但是活動中的熱烈歡笑聲和孩子發亮的眼神,如火種,雖只有星星之火,卻足以燎原。曾經在活動結束之後,有一雙澄澈烏溜的大眼睛看著我,認真的問:「老師,明年暑假你們還會不會來?」在花蓮富里的一場社區活動結束後,一群孩子繞著大姊姊要fb,還有孩子們在明信片上畫出一個個屬於她╱他們的故事,我們知道故事未完待續……

尾聲

在遊台九的旅途尾聲,我漸漸淡出教學者的角色,專心地扮演司機和支持者,陪伴新上場的社區種子講師,因為看到新的自信與穩健已在年輕的生命中展現。那一年,我們帶著《扮家家遊》遊台九的旅程雖已畫下句號,但是,我相信,灑播下的種子,只要得以澆灌,在未來必能開出美麗之花。對我而言,在不惑之年,還能夠重溫人不痴狂枉少年的感覺,真好!

按讚或分享至:

支持性平

每個個人、學校、企業、機構,都是推廣性別平等教育的種子,支持 TGEEA,讓種子在台灣各地紮根發芽。